男人多半認為自己剛強兇悍,他們同時也認為自己多愁善感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強悍不能持久。
因為有自身的憂慮和恐懼需要對付,這就使男人的自我評價受到了損害。他的自我評價是什么呢?男人多半認為自己剛強兇悍,這是久遠的人類歷史要求他們應該具備這種品格。他們同時也認為自己多愁善感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強悍不能持久。他認力無論“婦女運動”成就多么巨大、意義多么深遠,他依舊重任在肩。他認為男子漢的正經(jīng)事就是賣力工作、發(fā)揮想象力、大把掙錢、把知識傳授給他的下一代,公平正直、支付稅金……。他對此深信不疑,同時也相信世間一切也蒸蒸日上,相信新生活將從每天開始,相信他已經(jīng)鼓足干勁,相信他還年富力強、還能大有作為,相信他有朝一日會嘗到“成大器”到底是什么滋味,相信會有人向他大拋媚眼,相信他會心旌搖蕩、會墜入愛河。他認為自己得減肥或至少不再增肥,確保烏發(fā)滿頭,要不至少也得保住現(xiàn)有的稀疏頭發(fā)。他還得費心去了解政治玄機,隨時洞察國際國內(nèi)的風云變幻,再找份與自己相稱的工作,抖擻精神干好管理工作——如果受人管理那就振作起來好好干活。稍稍虧負妻子的心,但不要露了餡兒,總之什么事情都稍來點兒。
聽起來自相矛盾是不是?正是如此。這些矛盾使他們憂心忡忡,更麻煩的是,這種自我注釋不僅有他的自我感覺,而且還摻和著他對別人的感覺以及他的熟人對他的感覺。真是一個難以解開的三結死繩扣。
“他究竟認為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?”回答這個問題,他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個集不同時代形形色色的形象為一體的人——這不是因為他患有精神分裂癥,而恰恰是因為他是生活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上的一名正常人,這個復雜的世界對他有著很多很多的要求。
顧此失彼之一:
男人從小到大,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無處不留下女性的痕跡。他牢固的感情維系與他所受的最深影響常常離不開母親、祖母和老師(十有八九是女教肝)。父親往往極少過問孩子們的事,因此,小男孩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女性的影響下度過的。當他長到五六歲時,人們突然要求他表現(xiàn)得像個“地道的男子漢”,仿佛他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,能隨意塑造自己似的。于是,他只好拼命壓抑母性對他性格上的明顯影響,從人們的言談中漸漸懂得了,如果他把那些影響表現(xiàn)出來,如果他以女人的方式說話做事,便會立即把自己置于被人嘲笑或令人輕視的境地。同伴們會惡作劇地喊他“假丫頭”、“娘娘腔”。
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得以生存,男人不得不放棄并掩蓋自己大部分的個性特征。他這樣做完全出于防衛(wèi)心理。結果,出現(xiàn)了男人特有的處世風格——冷漠、傲慢、難以接近。
顧此失彼:如果他保持或表露出女性特點,他就會被人譏笑,招來自眼;如果他成功地壓抑、拒絕乃至抵抗他的真正的感情,那么他就成了一個不健全的人。一旦脫離了真正的自我,他便容易受控于僵化的情感模式和人際關系;由于種種壓抑,許多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就隨之出現(xiàn)。
顧此失彼之二:
在他的人生旅途中,如果他肆無忌憚地表現(xiàn)自己的各種真實情感,諸如哭泣、驚叫或是自作多情,他就會被視作“神經(jīng)質”,是一個“不穩(wěn)重的人”;但如果他小心翼翼地壓抑自己的感情,他又不可避免地變得多慮而內(nèi)向,不為他人甚至自己所了解。到頭來只得個“冷血動物”的稱號,與世人格格不入。
顧此失彼:如果他任意發(fā)泄感情,則會被看成是不成熟的人,缺乏修養(yǎng);如果他拼命壓抑自己,又會被看作保守的人,過于拘謹,不好接觸。
顧此失彼之三:
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總是不斷受到“英雄意識”的影響——那是男子漢行為的集中表現(xiàn)。一個好漢應當毫無懼色地承擔起艱巨、危險的任務,接受檢驗他男子漢氣概的種種考驗,哪怕有可能為此而喪失了性命。勇猛頑強,一往無前是男子漢的美德,為了向人證明這一點,他否認本能的恐懼感,盲目地投身于毫無必要、潛伏著殺機的危險之中。比如說,他受到某一男士的挑戰(zhàn),而敗局一目了然,勿容質疑,這時,假若他不準備接受挑戰(zhàn),他就會無情地譴責自己是個“懦夫”。在我們的語言里,“懦夫”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是極為忌諱的一種形象,那會讓他對自己的生活產(chǎn)生絕望的感覺。
顧此失彼:如果他接受挑戰(zhàn),不顧面前的危險,以卵擊石,其結果很可能是毀了他自己;如果他不接受挑戰(zhàn),或是一逃了之,別人便會恥笑他的怯懦無能,這類譴責會把他男性的尊嚴撕個粉碎。